這篇文章已超過一年。較舊的文章可能包含過時的內容。請檢查頁面中的資訊自發布以來是否已變得不正確。

為何 OpenStack 擁抱 Kubernetes 對雙方社群都大有助益

今天,領先的 MirantisOpenStack 的主要貢獻者,宣布 將重新編寫其私有雲平台,以使用 Kubernetes 作為其底層協調引擎。我們認為這對 OpenStack 和 Kubernetes 社群而言都是向前邁進的一大步。有了 Kubernetes 在底層,OpenStack 使用者將受益於 Kubernetes 為其帶來的巨大效率、可管理性和彈性,同時將其應用程式定位為使用更多雲原生模式。同時,Kubernetes 社群可以對他們選擇的協調框架感到放心,同時獲得從單一平台管理基於容器和基於虛擬機器的應用程式的能力。

雲原生之路

Google 花費了十年以上的時間開發、應用和完善雲原生運算的原則。雲原生應用程式是

  • 容器封裝的。應用程式由跨不同環境的密封、可重複使用的單元組成;
  • 動態排程,以提高基礎架構效率並降低營運成本;以及
  • 基於微服務。鬆散耦合的組件顯著提高了應用程式的整體敏捷性、彈性和可維護性。

這些原則使我們能夠建立世界上最大、最有效率、最強大的雲端基礎架構,任何人都可以透過 Google Cloud Platform 存取。它們也是 Linux 容器近期流行的原因。兩年前,我們開源了 Kubernetes,以刺激容器和可擴展、基於微服務的應用程式的採用,而最近發布的 Kubernetes 1.3 版本 引入了許多功能來橋接企業和雲原生工作負載。我們預期雲原生原則的採用將在 OpenStack 社群中帶來相同的優勢,並簡化 OpenStack 和擁抱它們的公有雲供應商之間的途徑。

讓 OpenStack 更好

我們從企業客戶那裡聽說他們希望朝著雲原生基礎架構和應用程式模式發展。因此,OpenStack 也朝這個方向發展 [1] 也就不足為奇了,像 eBayGoDaddy 這樣的大型 OpenStack 使用者正在採用 Kubernetes 作為其堆疊的關鍵組件。Kubernetes 和雲原生模式將透過啟用新組件和功能的滾動更新、版本控制和 Canary 部署來改進 OpenStack 生命周期管理。此外,OpenStack 使用者將受益於自我修復基礎架構,使 OpenStack 更易於管理,並且更能抵抗核心服務和個別運算節點的故障。最後,OpenStack 使用者將實現基於容器的基礎架構帶來的開發人員和資源效率。

OpenStack 是 Kubernetes 使用者的絕佳工具

反之,將 Kubernetes 整合到 OpenStack 中將使 Kubernetes 使用者能夠存取一個強大的框架,用於部署和管理基於虛擬機器建置的應用程式。隨著使用者轉向雲原生模型,他們將面臨管理混合應用程式架構的挑戰,這些架構包含虛擬機器和 Linux 容器的某種組合。Kubernetes 和 OpenStack 的結合意味著他們可以在同一平台上使用一套通用工具來做到這一點。

我們對 Kubernetes 和相關專案所體現的雲原生運動不斷增強的勢頭感到興奮,並期待與 Mirantis、其合作夥伴 Intel 以及 OpenStack 社群中的其他成員合作,將雲原生的優勢帶給他們的應用程式和基礎架構。

[1] 查看 Kubernetes-OpenStack 特別興趣小組的公告 此處,以及 CoreOS CEO Alex Polvi 在最近的 OpenStack 峰會上關於 OpenStack on Kubernetes 的精彩演講 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