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
中國聯通是中國三大電信營運商之一,為了服務其 3 億用戶,該公司運營著多個資料中心,每個資料中心都有數千台伺服器,自 2016 年以來一直使用 Docker 容器化和 VMWare 以及 OpenStack 基礎架構。「不幸的是,資源利用率相對較低,」平台技術研發組組長張誠宇表示,「而且我們沒有雲端平台來容納數百個應用程式。」中國聯通以前是一家完全國有的公司,近年來已接受來自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 JD.com 的私人投資,現在正專注於使用開源技術進行內部開發,而不是商業產品。因此,張先生的中國聯通實驗室團隊開始為其雲端基礎架構尋找開源協調工具。
解決方案
由於 Kubernetes 的快速成長和成熟的開源社群,Kubernetes 自然成為中國聯通的選擇。該公司的 Kubernetes 雲端平台現在託管著 50 個微服務以及所有未來的新開發項目。「Kubernetes 改善了我們使用雲端基礎架構的體驗,」張先生說。「目前沒有其他技術可以取代它。」中國聯通還使用 Istio 作為其微服務框架、Envoy、CoreDNS 和 Fluentd。
影響
在中國聯通,Kubernetes 提高了營運和開發效率。資源利用率提高了 20-50%,降低了 IT 基礎架構成本,部署時間也從幾個小時縮短到 5-10 分鐘。「這主要是因為自我修復和擴展性,因此我們可以提高營運和維護效率,」張先生說。「例如,我們目前只有五個人維護多個系統。我們從未想過我們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這種擴展性。」
在幕後,該公司運營著多個資料中心,每個資料中心都有數千台伺服器,自 2016 年以來一直使用 Docker 容器化以及 VMWare 和 OpenStack 基礎架構。「不幸的是,資源利用率相對較低,」平台技術研發組組長張誠宇表示,「而且我們沒有雲端平台來容納數百個應用程式。」
張先生的團隊負責新技術、研發和平台,他們開始尋找 IT 管理解決方案。中國聯通以前是一家完全國有的公司,近年來已接受來自 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和 JD.com 的私人投資,現在正專注於使用開源技術進行本土開發,而不是商業產品。因此,該團隊開始為其雲端基礎架構尋找開源協調工具。
儘管中國聯通已經為核心電信營運商系統使用了 Mesos,但該團隊認為 Kubernetes 自然是新雲端平台的選擇。「主要原因是它有一個成熟的社群,」張先生說。「它成長非常迅速,因此我們可以從他人的最佳實踐中學習很多。」中國聯通還使用 Istio 作為其微服務框架、Envoy、CoreDNS 和 Fluentd。
該公司的 Kubernetes 雲端平台現在託管著 50 個微服務以及所有未來的新開發項目。中國聯通開發人員可以透過 API 輕鬆利用該技術,而無需自己進行開發工作。雲端平台提供 20-30 種服務,連接到該公司的資料中心 PaaS 平台,並支援諸如為中國 31 個省份的分公司內部用戶進行大數據分析等功能。
「Kubernetes 改善了我們使用雲端基礎架構的體驗,」張先生說。「目前沒有其他技術可以取代它。」
事實上,Kubernetes 提高了中國聯通的營運和開發效率。資源利用率提高了 20-50%,降低了 IT 基礎架構成本,部署時間也從幾個小時縮短到 5-10 分鐘。「這主要是因為 Kubernetes 的自我修復和擴展性,因此我們可以提高營運和維護效率,」張先生說。「例如,我們目前只有五個人維護多個系統。」
憑藉中國聯通在使用 Kubernetes 方面取得的成功,張先生和他的團隊渴望回饋社群。首先是參與聚會和會議,並為其他正在考慮類似道路的公司提供建議。「特別是對於那些已經擁有傳統雲端運算系統的公司,我真的建議他們加入雲原生運算社群,」張先生說。
平台技術研發團隊成員賈潔補充說,儘管「這項技術相對複雜,但只要開發人員習慣了它,他們就可以享受所有的好處。」張先生指出,根據他自己使用虛擬機器雲的經驗,「Kubernetes 和這些雲原生技術相對簡單。」
此外,「公司可以使用像 Rancher 這樣的公司提供的託管服務,因為他們已經客製化了這項技術,」賈先生說。「您可以輕鬆地利用這項技術。」
展望未來,中國聯通計畫在 Kubernetes 上開發更多應用程式,重點關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該團隊正在繼續優化其構建的雲端平台,並希望通過一致性測試,加入 CNCF 的 Certified Kubernetes 一致性計畫。他們也希望有一天能向社群貢獻程式碼。
如果這聽起來雄心勃勃,那是因為他們從採用 Kubernetes 中獲得的成果甚至超出了他們最大的期望。張先生說:「我們從未想過我們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實現這種擴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