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戰
SLAMTEC 成立於 2013 年,提供服務型機器人自主定位與導航解決方案。該公司的優勢在於其研發團隊能夠快速導入並持續迭代其核心產品。過去幾年,該公司原有的基礎設施是基於阿里巴巴雲端和 VMware vSphere,開始尋求建立自己穩定可靠的容器雲平台,以託管其物聯網應用程式。「我們對雲平台的需求包括高可用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多細緻度的監控警報能力;對容器和微服務的友善性;以及完善的 CI/CD 支援。」雲端運算業務部門總監 Benniu Ji 說道。
解決方案
Ji 的團隊選擇 Kubernetes 進行協 orchestration。「CNCF 為 Kubernetes 帶來了品質保證和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對於 Kubernetes 的廣泛應用非常重要。」Ji 說。因此,Slamtec 也決定採用其他 CNCF 專案:Prometheus 監控、Fluentd 日誌記錄、Harbor 容器映像檔儲存庫和 Helm 套件管理器。
影響
Ji 報告說,借助新平台,Slamtec 已經體驗到「18 個月以上的 100% 穩定性!」對於使用者而言,現在實現了零服務停機和無縫升級。「Kubernetes 與第三方服務網格整合(Istio,以及 Jaeger 和 Envoy)顯著減少了 50% 的微服務配置和維護工作。」他補充說。借助 Prometheus on Fluentd 提供的集中式指標監控和日誌聚合,團隊節省了 50% 的故障排除和除錯時間。Harbor 複製功能使生產/預備/測試環境能夠跨越公有雲和私有 Kubernetes 叢集共享相同的容器映像檔儲存庫,從而節省了 30% 的 CI/CD 工作量。此外,Ji 表示,「Helm 憑藉其豐富的共享圖表加速了原型開發和環境設定。」
為了維持這種開發速度,在過去幾年中,該公司開始尋求建立自己的穩定可靠的容器雲平台,以託管其物聯網應用程式。Slamtec 團隊的原有基礎設施基於 阿里巴巴雲端 和 VMware vSphere,已經採用了微服務架構和持續交付,以實現「細緻的隨需擴展、故障隔離、易於開發、測試和部署,以及促進高速迭代。」雲端運算業務部門總監 Benniu Ji 說道。因此,「我們對雲平台的需求包括高可用性、可擴展性和安全性;多細緻度的監控警報能力;對容器和微服務的友善性;以及完善的 CI/CD 支援。」
在評估了現有技術之後,Ji 的團隊選擇了 Kubernetes 進行協 orchestration。「CNCF 為 Kubernetes 帶來了品質保證和完整的生態系統,這對於 Kubernetes 的廣泛應用非常重要。」Ji 說。此外,「避免與基礎設施技術或供應商綁定可以幫助我們確保我們的業務在跨區域環境中部署和遷移,並可以為全球使用者提供服務。」
因此,Slamtec 也決定採用其他 CNCF 專案。「我們基於 Prometheus 和 Fluentd 建立了一個監控和日誌記錄系統。」Ji 說。「Prometheus/Fluentd 和 Kubernetes 之間的整合非常方便,具有多維度的資料監控和日誌收集能力。」
該公司使用 Harbor 作為容器映像檔儲存庫。「Harbor 的複製功能幫助我們在私有雲和公有雲上實作 CI/CD。」Ji 說。「此外,多專案支援、憑證和策略配置以及與 Kubernetes 的整合也是出色的功能。」Helm 也被用作套件管理器,並且該團隊正在評估 Istio 框架。「我們很高興 Kubernetes 和這些框架可以無縫整合。」Ji 補充說。
Ji 報告說,借助新平台,Slamtec 已經體驗到「18 個月以上的 100% 穩定性!」對於使用者而言,現在實現了零服務停機和無縫升級。「我們受益於 Kubernetes 對網路和儲存的抽象化。」Ji 說。「對外部服務的依賴可以從服務中解耦,並置於叢集中的統一管理之下。」
他補充說,使用 Kubernetes 和 Istio「顯著減少了 50% 的微服務配置和維護工作。」借助 Prometheus on Fluentd 提供的集中式指標監控和日誌聚合,團隊節省了 50% 的故障排除和除錯時間。Harbor 複製功能使生產/預備/測試環境能夠跨越公有雲和私有 Kubernetes 叢集共享相同的容器映像檔儲存庫,從而節省了 30% 的 CI/CD 工作量。此外,Ji 補充說,「Helm 憑藉其豐富的共享圖表加速了原型開發和環境設定。」
簡而言之,Ji 說,Slamtec 的新平台正在幫助它實現其主要目標之一:快速輕鬆地發布產品。憑藉多種發布模型和集中式控制介面,該平台正在讓開發人員的生活變得更美好。Slamtec 還根據使用者的特定需求,為自動化部署工具的開發提供統一的 API。
鑑於自身在雲原生方面的成功,Slamtec 對於正在考慮進行躍進的組織只有一個建議。「對於已經容器化的服務,您應該盡快將它們遷移到雲原生架構,並享受雲原生生態系統帶來的優勢。」Ji 說。「要遷移傳統的非容器化服務,除了服務本身的架構變更之外,您還需要充分考慮建構雲原生架構所需的操作和維護工作量。」
話雖如此,成本效益分析對於 Slamtec 來說很簡單。「雲原生技術適用於微服務架構,適用於快速迭代和敏捷開發,並且它具有相對完善的生態系統和活躍的社群。」Ji 說。「它幫助我們確保業務的高可用性,同時提高開發和測試效率,縮短研發週期並實現快速產品交付。」